这一篇读进去了,足以让你实现乾坤大挪移;)
1
从nerd到sexy nerd
我第一次尝到身份转换(identity shift)的甜头,是通过身份转换的技巧变成了一个性感的人。
刚登陆欧洲的时候我与性感两个字完全不沾边。我就是个nerd。
那会儿年轻气盛身边只允许站精神小伙,这就意味着我得洋溢出能相媲美的荷尔蒙。当时我是没有的,我的气质是:乖。
但我的脑袋发达啊。于是我迅速开启进化的马达开始找解决方案:我决定把自己往sexy nerd这个方向改造。一来核心依然是nerd,跨度不大;二来我爱柏林式的sexy。刚来欧洲我就意识到那种白瘦幼的风格,不但不适合我,也完全没市场。我最喜欢的一类柏林人,就是在街上骑男车的女人,背环保大挎包或防雨双肩包,身材紧致,素颜口红。还有去跳舞的男男女女:穿最少的衣服,露最辣的身体。
我做的第一步就是解剖性感的各种要素,从中搜索我的契合点。很快我锁定了一个我擅长但一直没能被发扬光大的点:野人型性感。作为一个酷爱运动、一晒就黑的人,有潜力匹配上此类性感的有效成分:力量感,纯天然,多动症。
第二步,全方位地沉浸在一个性感野人的视角里,思考一个野人动态是什么样的,静态是什么样的,做什么,穿什么。野人穿什么其实不重要,重要的是脱了什么样。
第三步,办了各种运动的会员。当时我的身体还很单薄,又太清楚人的脾性:除非真的花了钱,否则你不会严肃对待这件事。
第四步,把自己当成一个性感的berliner,开始那样生活。这也是在柏林前2年我基本没有捧过书的原因,一直在玩儿。
一个新的身份,当你对它不再有排异反应,它就成了你的日常。
直到有一天,crush在我身边坐下看了我一眼,腼腆地说了一句“so hot”,我莫名其妙地回答“今天不热啊“,随即明白:原来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穿戴上了这个新的身份。
到今天,性感已经变成我身份中一个灵活机动的标签,需要时就可以安排上;)
现在回想起来,当时我并没有身份转换这个概念,但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按照(不标准的)步骤实践了一遍。
2
身份、叙事、决策和习惯
当我用同样的方法升级了几次以后,才后知后觉地发现:身份就是升级过程中需要集中突破的点。
试想你当下所有的困扰,哪一个不和你这个人的身份绑定?如果你是个整天为人类怎么上火星而发愁的偏执狂,你还会把工作视为混日子的一种手段么?如果你是一口气做上20分钟腹肌撕裂依然戴着微笑面罩的帕姐,你能不关注一天三餐都往嘴里送了些什么?如果你是个知名言情女作家,失恋了不得立刻抓住素材打开电脑狂敲几万字?
身份影响了所有的决策和习惯。一个看起来做事总是水到渠成的人,是他的身份让他把焦点始终放在解决问题上。他会用各种方法从各个角度尝试去攻破这个问题,不仅仅是读书这种起效最慢的方法,他会动用资源、花钱请教有经验的人、直接开始实验等等。问题解决了,从表面上看是因为他是行动主导的人,其实将他和普通人区别开来的是脑子,他从脑子里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问题解决者的位置上,那他的习惯就绝不会是打嘴炮、求抱抱,这样一个人也注定不会陷在困境里太久。但一个身份固定的人,认知也固定,他做的决策就很难带来个人历史上有变革性的结果。
到了个人发展的进阶期,你会越来越明显的感受到,行动是第二性的,在它之前还有思想和情绪。你有了做某件事的想法,感受到了某种情绪,产生了动力,最后才是行动。这在人类感到恐惧时尤其明显,如果有一点风吹草动激起了投资人群的恐惧,不用等到第二天你就能看到一大堆人抛售股票。
那思想和情绪的上游又是什么?是世界观,而你的世界范式又与你如何看待自己产生交互,它被你的身份以及你与世界之间的动态关系所影响。如果你认为世界很糟,自己很糟,那你就会推倒最大的那一块多米诺骨牌,跟着别人一起恐惧,作出种种不理智的决策。身份、自我观念、世界观,它们的最底层是:信念。
改变信念如愚公移山,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,他们绝不会相信自己能整出什么不一样的花来。这也让他们视野范围极窄,集中追求疗效快,比如说,“我想减肥,那就这个月不吃晚饭“,“我要赚钱,那就看看流行什么搞快钱的方法”。这样做会有结果,但波动剧烈,因为深层次的世界观和身份没有改变,最后该吃垃圾食品的继续吃,该躺平的也继续躺。
3
身份转换的关键
如何转换身份?先来说一个尼古拉斯特斯拉的故事。他的实验妙不可言,读懂了这个故事的人,就有扭转身份的潜能。
在1898年的时候,有一栋大楼和周围区域发生了剧烈震动,当地的居民都以为是发生了地震。直到很多年以后,特斯拉才承认是他做的实验:他造了个地震机,也就是特斯拉机械振荡器,基于共振原理去找建筑或者桥梁的共振频率。只要找到了这个频率,他就能用这台机器产生与这个频率一样的振动,从而撼动建筑的结构。当一位记者问特斯拉摧毁帝国大厦要做什么,他回答说:“振动可以做任何事。只需要将机器的振动提升到与大楼的自然振动频率相匹配,大楼就会倒塌。”细品他的振动定律吧:存在的一切,无论有形无形,都是由能量和光组成的,而能量和光存在于一种振动频率中。
不光是物质具有能量,你的思想、言论甚至说话的方式都辐射出能量,这些元素都在现实创造中扮演着关键角色。正如特斯拉说的:“如果你想发现宇宙的秘密,就以能量、频率和振动的方式去思考问题。”古代先进的文明,比如亚特兰蒂斯人、埃及人甚至玛雅人,几千年前就知道如何做到这一点,而在现代,这些方法都不会成为主流。
连看似坚不可摧的建筑都可以以这种方式被撼动,如果你能学会把振动的力量拿来为己所用,就能松动看起来已成定局的现实,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生活。你在什么能量层级,就能自如地穿戴上那个能量级的身份。徘徊在抑郁、焦虑、憎恨、内疚这些低能量级的人,是穿不上爱、包容、创造这些身份的。
所以这个逻辑又往前推进了一步:想过某种新的生活,先不要着急埋头苦干,而是反反复复地想象,要过上那样的生活,得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,那个人拥有怎样的能量?
一般情况下,这个人与你当下的能量一定有出入,按照现有的能量,撑不起相对应的行为模式,也就过不上那样的生活。
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鸡和蛋的问题,你在当下的迷雾中,有时候确实很难相信真的能持有一个新的身份,但如果你无法突破这个信念上的gap,你就无法一跃成为下个阶段的人。
4
你当下的身份是人造的
一个人的身份并不固定,它很大程度上是由周围的环境所塑造,所谓social engineering,意思是你原本就像一块铜铁,被这个社会一点点铸成了一颗螺丝钉,好让你有用。
但你很明显能感受到灵魂在说:啊?我活一辈子不会就是为了干这劳什子吧?没错,你的灵魂还没有完全麻木,它就是导致你身份不稳定的因素,你所能感受到的焦虑、抑郁、不安,都是它在试图唤起你的注意。
当你明白你的身份是被一点点堆起来的,你就会有头脑解放的感觉:能安装,就能卸载。
先来看看身份是怎么形成的吧。最早的时候,你的身份是在和父母的互动中建立起来的。在婴儿期,每当你饿了或者渴了,就会大哭报警来吸引你爸妈的注意,期待他们来解决你的问题。如果他们不在场,你就会感到分离焦虑。但他们其实根本不知道你为什么哭,他们得猜,所以靠别人来解决你的需求,这中间始终有不匹配,而这种不匹配恰恰形成了你最初的身份概念(你开始明白了你是你,他人是他人,你们不是一体的)。
等到你成年以后,你的身份又在环境的奖赏机制中被加固,但是内在需求和社会期待之间依然存在不匹配,而你的个人发展进程,就是从依赖外界肯定转为自己满足自己需求的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“缺失”的经历比如某种失败、失落甚至是必不可少的,它是加速你形成真正稳固身份的催化剂,并促成了新的职业选择和对人生目标的重新定位。
这个过程不可能轻松,你本能地就会想要逃避。
每当需要克服认知惰性时,脑子里必然会出现这个“我不,我要做自己”的声音。
但是“做自己”是什么意思啊?
你到达“身不由己”这一个点,就已经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。要能“做自己”,不花上几千个小时重新编程写入新的思维模式,能行么?
5
如何实现身份的转移?
改变外表和打扮对于转换身份有用,但那仅仅是一小部分,更多要改写的是潜意识,因为你的身份、下意识的反应、头脑中的杂念,很大一部分是由潜意识所控制。
潜意识能让你动弹不得,也能帮你逃脱矩阵。当你的外在与内在相一致时,也就是说,当你设定的目标与你的自我相吻合时,潜意识会向你的意识输送资源,以便更快地实现这些目标。
潜意识每秒可以处理1100万比特的信息,而意识只能处理40-50比特的信息。这么一对比你就知道你坐拥了一大桩未被开发的潜能矿产。
要想成为一个全新的人,并体验一个与你现在截然不同的现实,就要了解实现身份转移的三个主要模块,包括1)脱下旧身份;2)穿戴新身份;3)巩固新身份。
1)脱下旧身份
一直以来都很难解释冥想到底在干什么,可以用这个比喻来阐释:
你面前有一片海,当你盯着这片海,而它很平静时,你甚至注意不到它的存在,海就像是静态的一幅画; 只有当海面有了波浪,动起来了,你才会发现面前原来有片海。
海就是意识,波浪就是思想。只有想法来了的时候,你才会注意到有动静,但不管有没有想法,意识这片海始终存在。
冥想可以让你将想法和意识区分开来,慢慢你就能体会到:原来有这么一片宽广的意识海洋,而那些想法,让它们像浪一样来了又去就好。
这就是旧身份变得越来越弱的过程:你不会再那么强烈地认同你所拥有的想法。古代瑜伽士最早发现了这一点。
2)穿戴新身份
接下来要做很多练习去塑造2.0版本的身份,对于这个新身份的构建,可以参考《扭转现实》中vision的构造。只有在创造并明确了这个2.0版本中的每一个零件,你才能把它组建起来。
构造出你的新身份,撰写一份关于她的全新叙事,再用冥想的方式嫁接入你的潜意识。这些练习就是我在咨询项目中做的,都很透明,你自己也可以做,只不过在有经验的人的引导下,你会有更直观的体验。
坚持30天以上,你就会看到思维方式的变化。
3)巩固新身份
接下来的步骤也很关键,总会出现让你脱离新角色的陷阱。
很多人也知道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,但他们每次到了身份迁移的阶段,就开始给自己下绊,制造一堆心理阻力,又回头在舒适区边缘徘徊。这种徘徊最费能量,跟你头也不回的往前冲要用的劲其实没两样。但徘徊是没有结果的,最后能量用完了只能又缩回壳子里。
巩固新身份是一个非常微妙的过程。它既不是let it be,也不是很用力的采取一堆行动。它像是驾驶一艘船穿越茫茫大海,船有人掌舵,但更多是在借用风的巧劲。你需要的是引导,而不是控制,找那个平衡点。
留心别人的言语,言语是最有传染性的一种介质,在身份不稳定的阶段,别人一句无心的丧气话就可以摧毁你几十天攒起来的信念。去找和你志同道合的人,你立马就能确认并不是自己在发疯;)
6
写在最后
我已经说的太多了,还是留给你去实践吧;)
在山区时常可见到高矗的双峰对峙于群山之巅,一道无底深渊隔开了它们。往下一望令人不寒而栗,没有一个男子敢于尝试跃过深涧。但是据山区的传说,却有一个年轻少女敢于作这种飞跃,正由于这个缘故,这种双峰对峙就被称作“少女的飞跃”。 ——克尔凯郭尔《诱惑者日记》
返回阅读更多
S i m p l y J i a n 简
突破思维限制, 释放个人潜能。
关于个人蜕变、商业知识和效率技巧的一切
Hey,我是Jian
我是一名Coach、创作者、Solopreneur,致力于为追求自我蜕变的女性提供服务。当遇到了挑战、渴望重塑信心并突破自我时,她们会来找我。
站在生活的十字路口,很多女性发现自己困于缺乏自信、迷茫和比较的重压下。我帮助她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、澄清方向并坚定地走自己的路。
在一对一的咨询项目中,我融合了神经科学、心理学、心身医学等跨学科理论,帮助咨询者澄清她们独特的人生方向,激发她们的内在潜能,以实现职业和个人生活中的自我超越。
我的背景——复旦大学神经内科,医生转行,从世界500强到欧洲医疗初创,德国MBA后在柏林工作并定居。INFJ,理智与情感并重,擅长用系统性思维构建精神与现实生活。因一篇《30岁后留学我用3年时间移居德国》获得10万+阅读,继而被大家熟识。
如果你正在寻求生命中的热情、渴望活出真我,或是单纯想要换个环境、找到工作移居欧洲,欢迎你和我预约,一起探索、成长、超越,开启属于你的人生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