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还记得在德国第一次面试的场景。一面是电话面试,对面是一个中年男子低沉的声音,问我对计算机的了解有多少。彼时我刚商科毕业,对计算机的了解几乎为零。我马上开了个玩笑,“如果工作需要,我可以买个旧电脑回来,拆了再装一遍,之后应该就有最基本的了解了”。对方(也是我之后的老板)听了哈哈大笑,挂了电话后人事就发了邮件通知进入下一轮面试。
二面是组面,我和组里的软件工程师、设计师等第一次见面,面试内容是一起当场设计一个产品的新功能,以此来评估我的问题解决能力,顺便考察和组员间的互动。后来我才知道,等我走了以后老板们开心地在办公室跳了一小段天鹅舞,而他们不知道的是,我走出门的第一件事便是擦汗。
那都是疫情前的情况了。后疫情时代,很多面试都转为视频的形式了。我可太喜欢视频面试了,第一可以灵活地安排多个面试,不用浪费时间在交通上,第二相比在现场面试的紧张感,视频冲淡了初次见面的社交焦虑,可以更自如地发挥。这里我分享提高面试成功率的一个形式创新,和衍生的一些思考。
破坏性创新 Disruptive Innovation
先提一个我在读商科时接触到的概念,Disruptive Innovation,暂且翻译成破坏性创新。
破坏性创新,指的是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的时候,突然有个新产品不按常理出牌,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出发解决了问题,这种不走寻常路的姿态吸引了用户的注意,慢慢地取代了市面上所有其他产品,成为一款新的市场霸主。有很多现实的例子,比如照相机被手机取代,电视机被netflix取代,出租车被uber取代等等。
面试中的“创新”
面试的第一个环节往往是自我介绍。自己一个人夸夸其谈十分钟也不现实,可能在两三分钟内就已经把过去所有学习工作经历都介绍光了,剩下来的三十分钟就只能挨招聘人的炙烤。与其被动等待,不如主动出击准备一份幻灯,把过往的经历以更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。
我在德国第二次找工作时,瞄准的是一个我完全没有经验的职位:医疗合规。为了将过往的经验套用在这个全新的职位上,我在短时间内恶补了一些与合规相关的知识,给这套自我介绍的幻灯取名为“从合规到产品研发:浅谈移动医疗中的逆向思维”,集中谈论自己对行业的认识。
在这份自我介绍中我想向对方呈现几点基本功:
🔺审美:没有人不喜欢美的事物,能视觉化呈现你的想法绝对加分。
🔺逻辑思维:整套幻灯的思路逻辑通顺,讲一个完整的故事。
🔺工具使用:思维导图,时间线和milestones,项目管理工具的使用(jira+confluence),商业模型value proposition等。
🔺项目管理:如何分解项目,协调团队合作等
准备演讲的过程也敦促自己深入思考和梳理过去的经历。这么准备,很难不斩获几个offer。虽然要多花不少功夫,但在德国用英语找工作本来就难度不小,多花点时间也是应该的。
所谓“创造力”
理科好就业,但过去我一直羡慕做创意工作的人,直到这几年才对“创造力”有了新的认识。在某些商业工作中,我也可以进入心流状态,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结论或是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,这大大拓宽了我对创造力的定义。
Michael Gerber讲创业的书《The E-Myth Revisited》中提到创意(creativity)和创新(innovation)两者的区别和联系:创意多是想出新的点子,创新则是想出新的点子并在现实中实现。这让我不禁将企业家和艺术家联系在一起,两者也许仅有一线相隔。
我们往往把创造力局限在创意工作领域,但实际上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,只要用上一丁点儿创造力,就可以杀出陈词滥调的重围。小到在面试的时候用这种面试官意想不到的新形式,大到就业时思考自己是否可以选择一些不那么饱和的交叉边缘学科。比如我现在的工作处在医学和计算机的交叉领域,既可以用到过往的医学知识,还学到了软件开发中的一些方法论。这些框架对我个人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,比如用agile的方法管理我的内容输出,用项目管理的软件搭建我的知识体系,特别是最近我开始做视频,视频的制作流程更加复杂,而用软件自动化追踪文案、拍摄、剪辑、后期这个项目的进度,省力太多,毕竟我当下的目标就是边上班边做喜欢的事。不加思考和创新,大概率是要卷到天荒地老的,不如拿自己的优势去和其他学科结合,找到竞争小、收益大的领域。
写在最后
我在别的平台分享了这个小技巧,有朋友给我留言“巧了,我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拿到offer,面过的人都说印象深刻”。看来大家也都在疫情的推动下积极创新。如果你喜欢这一类内容并希望看到更多的相关内容,欢迎不吝留言。
返回阅读更多
Hey,我是Jian
我是一名Coach、创作者、Solopreneur,致力于为追求自我蜕变的女性提供服务。当遇到了挑战、渴望重塑信心并突破自我时,她们会来找我。
站在生活的十字路口,很多女性发现自己困于缺乏自信、迷茫和比较的重压下。我帮助她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、澄清方向并坚定地走自己的路。
在一对一的咨询项目中,我融合了神经科学、心理学、心身医学等跨学科理论,帮助咨询者澄清她们独特的人生方向,激发她们的内在潜能,以实现职业和个人生活中的自我超越。
我的背景——复旦大学神经内科,医生转行,从世界500强到欧洲医疗初创,德国MBA后在柏林工作并定居。INFJ,理智与情感并重,擅长用系统性思维构建精神与现实生活。因一篇《30岁后留学我用3年时间移居德国》获得10万+阅读,继而被大家熟识。
如果你正在寻求生命中的热情、渴望活出真我,或是单纯想要换个环境、找到工作移居欧洲,欢迎你和我预约,一起探索、成长、超越,开启属于你的人生新篇章。
S i m p l y J i a n 简
突破思维限制, 释放个人潜能。
关于个人蜕变、商业知识和效率技巧的一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