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00欧的coaching项目价值何在?(1)
回柏林这段时间产生的种种新想法,让我逐渐认识到:我需要拥抱entrepreneurship。过去一年通过写作,我已经有所察觉,但意识层面始终不愿接受。这个念头让我…..恐惧。没错就是恐惧,原因还在梳理中。每天早晚冥想后有了很多突破,但远远不够。
我意识到自己正处在第二个成长期,光靠和自我对话,还是吃力。我找到了在一次社交活动中认识的business coach,他的项目吸引我的是方法论,“不同于一般的职业成长训练或者生活方式训练,借力精神训练(spiritual practice)清除潜意识中的阻碍”,这与我相当契合。
下午做完了第一次coaching,主要是双方相互了解一下背景。T穿梭于多个大洲之间,最近这次从纽约搬到欧洲,也正处在他自己的第四次蜕变中。我说这大概是我的第二次,第一次发生在我刚来德国的那两年。
我向他陈述了我对未来的畅想,一半时间写作,一半时间做项目。他又问我不考虑金钱的情况下呢,我说依然是一半时间写作,另一半时间做手工。创作对我来说从来都是快感和痛感并存,但当我对成品满意时,我的心是满的。细数过往的生活,这种很满的感受,深刻,稀少。
我们还讨论了一些和我有关的低频能量。比如在我八年前决定放弃医生这个职业时,全家都是反对的。近年来父母态度大转弯,他们自己发现生活并不是想象中那样,退休后苦尽甘来,实际情况是精力、体力都比年轻时差远了,转而变得更加通情达理,支持我多做尝试。外在阻力虽然消失了,不代表内心也消除了昔日枷锁的烙印,每次要做新的决定时,自己却第一个想把手脚捆上。
教练给我布置了一个作业,整理谱系图(Genograph),找到家族里有企业家精神的人。我说父母都是知识分子,也许有些旁系有相关经验,但他们与我见面不多,对我的影响有限。他说不要紧,多年前他做这个练习时,母亲给他讲述了很多家族故事,一些意想不到的联系才浮出水面。
我注意到一个细节,当我对还未成型的计划说“希望如此”时,他很严肃地纠正我,“语言是有力量的,我希望(i hope),我需要(i need)这样的字眼,削弱了信念的力量。” 我一下就意识到了,笑说感谢这几年的欧洲生活,已经学会了条件反射式将“sorry”转换成“thank you”的句式,也会更加留心其他有自我暗示作用的词汇。
第一次session结束,我有好的预感。未来三个月还有十次,会持续分享我的获益。
1100欧的coaching项目价值何在?(2)
第二次coaching进行得异常顺利,也和我最近自己清理了能量场有关,淤积的能量都被释放了。我们先讨论了谱系图,此外我还提到了几个直接或间接助力了我转型的人,他们未必在我的生命里物理性存在了很长时间,但我一直认为,一次相遇,一本书,一场对话,都足以彻底扭转一个人的生活轨迹。
🔹身边的异性T,他是个连续创业者,第三家公司开始获得成功,现在经营的是个app(挺多人在用名字不表)。他是个少有的思维开阔的人,也是他让我重新审视open-minded这个词,让我意识到自己有好些根深蒂固的偏见,这些偏见在审判别人的同时也束缚住了我自己。
🔹在柏林的朋友W,毕业后就自立门户,从最开始住在办公室的地下室,打包到半夜,一年后业务走上正轨。至今八年了,现在每周工作两小时,其余时间攀岩、徒步、做木工,是让我极为佩服的一个女人。
🔹在西班牙的朋友艾莉森王,她应该算是digital nomad鼻祖了吧,国内第一代nomad,在还没有人知道这个概念时就已经身体力行了。她将对瑜伽的热爱发展成一家淘宝店,现居西班牙瓦伦西亚。我因她迷上了Tim Ferriss,我们的交流对我也总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。
🔹在上海的朋友瑞球,波浪山谷的创始人,一个永恒的弄潮儿,不对,应该叫她潮流制造机,好多年前还没什么人穿古着的时候,她就在欧洲日本淘中古,带回上海开了一家古着店。现在她越来越行踪不定,常在成都开展雪山身心灵活动,最近一次出没在巴厘岛和一群美人帅哥喝茶吃素养心,也是让我啧啧称奇的一位朋友。
🔹很久以前的一任ex,过去他一直跟我说上班是没有出路的,但当时我就是个被系统一遍遍洗脑的小姑娘,根本不能理解他所说的。做这个练习时我突然想起他来了,十年前他和我说的话,完全没错,只不过我在自己探索后才恍然大悟。
聊完这些已经很有意思了,我发现一路以来我欣赏的生活方式和人,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同一个类型:对自己的生命,拥有百分之百自主权的人。
之后我们开始聊阻塞我的是什么。这里我们隔着屏幕做了一个冥想练习,效果出奇的好,睁开眼睛后我开始一口气说:“我想要成为的人,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。一方面我绝对感性,太多在柏林的奇妙经历、长久的冥想、在写作中和自己对话,让我清晰地感知到自己是个情感极为细腻的人,这也是文字、绘画、摄影让我着迷的原因;另一方面我又极其擅长建立秩序,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别人几倍的事,得益于我擅长建立系统,把程序自动化。
我想把我的方法像toyata流水线一样,逐一分解成可复制的环节,让所有人受益,让所有人都能明白,憧憬的一切并非遥不可及,她们和当年的我没有任何区别,只要一步一步来,让时间静静发挥效力,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更为丰盈的生命。
事实上我已经在这么做了,参加我咨询项目的人和我的朋友,都在我的帮助下一点点突破。我在挖掘他人潜力方面的天赋,使我得以一针见血地帮助他人找到问题的症结。感性的召唤,理性的破解,这两种品质很少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出现,这样的人太酷了(我用了个词Maverick),我真的能成为这样的人么?(说到一半时我已经意识到,这就是INFJ的终极版本,荣格型集大成者)
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孩,真的可以成为这么酷的人么?(说完我立刻想到,父亲其实就是这样一个人,他就是个特立独行的人,虽然有着工程师的背景,但他写了一辈子的诗,几十年如一日,在没有任何物质回报的前提下,仅仅因为真心热爱。母亲早年一直对父亲写诗的行为不以为然,直到最近才偷偷和我说,你爸还真是少有的怪人(用褒赞的口吻))。潜意识里我并不敢相信自己可以兼容这两种特质,但我就是这样一个人,既爱建立框架,又爱打破框架。这么酷的一个人,真的是我么?”
我的coach说,“你的block可能比你想得有更深的根源,来自久远的先辈,我思考一下什么样的练习适合你”。这次session结束了。
回想这次最击中我的一个点:对如今的我来说,什么是酷?我对酷的定义已经和年轻时完全不一样了,不再简简单单是脸上穿个洞、穿上奇装异服、听很酷的音乐。如果过去的我向往成为一个“sexy nerd”,现在是时候把游戏升级成“sexy nerdy lead”了。
我完全可以再一次改造自己,就像我第一次决定要变性感时一样。
1100欧的coaching项目价值何在?(3)
第三次session,我哭了。
本以为这次不会再有突破(毕竟经过上个session,我已经决定了分两步走,第一步专注写作+分享个人知识系统+为他人做咨询,第二步再做其他更有组织性的事),结果又是个目瞪口呆,我哭了,虽然摄像头没开,但我早已泪流满面。
开头平平无奇从business入手。我们聊了些个人品牌和产品品牌的思路问题,我说做个人品牌,我还缺一个可以scale up的产品。一年前我开始写作分享移居欧洲的方法论,提供的价值得到了很多认可与关注,让我接了很多1:1的咨询,现在我还需要一个可以纵向扩张的产品。
我的coach说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,我们思考问题时总揪着结果不放,忽略了这件事真的是我们想做的么?未来几十年都让你去做,能坚持下来么?
我想了一下,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放弃写作这件事,且我很享受实实在在帮助他人带来的快感(而不是谈那些成交额巨大却空洞的deals)。另外我确实喜欢做产品,但得是一个有意思且我自己会用上瘾的东西。
接着我们做了一个炸裂的冥想:”Connecting to your ancestors”。上次聊到家族中可能有一些未知的阻力,从潜意识层面阻止我去做想做的事。其实这次回国时我就有所察觉,我在国内的角色是“女儿”,社会意义上的女儿,主打一个顺从;在柏林,我是一个“女人”,一个独立的人,只有在这儿我才不断生出勇气再造一个个新的“身份”,过去这个“身份”是一个性感的nerd,现在这个目标变了,是一个solopreneur(我愿意把它翻译成“独立创造者”)。我的第一个成长期,用了十年时间,深深地明白要实现一个真正的目标就是得花这么久,现在我选择再一次雕塑自己的命运,下一个十年,我真的做好准备了么?
在做冥想时,我们都关了摄像头,他嘱咐我头颅微微前倾,双脚着地,感受大地的力量,想象我的父母进入房间,他们坐在我的身后,父亲在右侧,将左手放在我的右肩上,母亲做着镜像的动作,以及我的祖父母们也都走入房间,在我父母身后做同样的动作,所有的祖辈都在我的背后,我要做的事都有他们的存在,我的所有天赋也都是他们的馈赠(的确,我对写作的执着与父亲爱写诗有关;他年轻时被牛津工程系录取,却因家境贫寒没能去成,但我的逻辑思维肯定遗传自他;对美和艺术的敏感则来源于母亲,她热爱绘画和京剧,塑造了我的审美并赋予我与人深层链接的天分)。我感激他们,尽管他们的认知被时代和自身条件所限制,但他们的出发点是爱,我尊重他们,他们也尊重我的使命。
这个冥想太powerful和疗愈,我准备把他的引导词翻译成中文,为其他有缘的朋友做。
这次session后我坚定了很多。小时候我爱看郑渊洁,总开玩笑说以后要做自由撰稿人,很多事也许真的从生命的原点就已经决定了。未完待续。
返回阅读更多
Hey,我是Jian
我是一名Coach、创作者、Solopreneur,致力于为追求自我蜕变的女性提供服务。当遇到了挑战、渴望重塑信心并突破自我时,她们会来找我。
站在生活的十字路口,很多女性发现自己困于缺乏自信、迷茫和比较的重压下。我帮助她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、澄清方向并坚定地走自己的路。
在一对一的咨询项目中,我融合了神经科学、心理学、心身医学等跨学科理论,帮助咨询者澄清她们独特的人生方向,激发她们的内在潜能,以实现职业和个人生活中的自我超越。
我的背景——复旦大学神经内科,医生转行,从世界500强到欧洲医疗初创,德国MBA后在柏林工作并定居。INFJ,理智与情感并重,擅长用系统性思维构建精神与现实生活。因一篇《30岁后留学我用3年时间移居德国》获得10万+阅读,继而被大家熟识。
如果你正在寻求生命中的热情、渴望活出真我,或是单纯想要换个环境、找到工作移居欧洲,欢迎你和我预约,一起探索、成长、超越,开启属于你的人生新篇章。
S i m p l y J i a n 简
突破思维限制, 释放个人潜能。
关于个人蜕变、商业知识和效率技巧的一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