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翻旧时的书柜,看看这些青春期读了会在未来帮助你打破头脑牢狱的书。
这样的书,从来都不是市面上正流行的中年危机买来救火的畅销书。当然后者有它们存在的价值,而前者却是悉心播下的种子。只有这些种子生了根,未来遇到合适的土壤和温度时,自我小苗才能长成大树。
祝你越狱成功。
1
大卫·福斯特·华莱士 《所谓好玩的事,我再也不做了》
David Foster Wallace <A supposedly fun thing I’ll never do again>
华莱士的文字不得不说是既治愈也致郁。极致的批判性自我意识,对世界真挚的参与感,这两者之间的平衡,他做到了。你甚至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在battle愤世嫉俗的那一面,从最琐屑的真实中寻找意义和价值。跟着他一起洞察世间的种种荒谬,你会学会甩开膀子走自己的路。
2
路易-费迪南·塞利纳《茫茫黑夜漫游》
Louis-Ferdinand Celine <Journey to the end of the night>
塞利纳是医生转行的作家,半自传体式风格,书写非道德、谵妄与癫狂的人类体验。你会在阅读过程中情不自禁地暗暗认同,而认同这部分人性的过程,等同于做了一次影子功课:正常与异常,健全与病态,压抑与自制,它们的标准是什么?它们的边界在哪里?当你颇感意外地发现,你口口声声批判的特质,其实就藏在你的影子里,这一刻堪称你寻找自我的旅途中最关键的一个里程碑。
3
荣格《转化的象征》
Carl Jung <Symbols of transformation>
你一路披荆斩棘,终于跋涉到了一个圆圈的最外沿,这个圆叫“科学”,然后你失望地发现科学回答不了“我是谁”这个问题。放宽心,荣格早你一百年就撞上了同样的问题。主攻医学、精神病学的他,在生命晚期转向哲学、宗教和神秘学。如果你接受的是严格的科学训练,慢慢却走入了小径,relax,这很正常。慢慢地这个圆的边界就会被拓宽,延展到某个更宽广的疆域,同步扩张的还有你的意识层级:你在觉醒。
4
苏珊·桑塔格《重生》
Susan Sontag <Reborn>
《重生》是桑塔格早期的日记和笔记的集合,覆盖了她生活和思想逐渐成熟起来的关键时期,包括她的个人成长、对艺术、文化、政治的思考,以及对性、爱情和身份认同的探索。每当你快要失控时,想想这个非传统的女人吧。她惯用外科医生般的方式解剖一切,却也依然会因为情情爱爱而自我怀疑,在多重身份中寻找均衡,逐步从一个求知若渴的少女成长为思想深邃的作家。她会感染你恢复镇定,沉下心来做一个敏锐的观察者。
5
安·兰德《源泉》
Ayn Rand <The Fountainhead>
《源泉》是一本推崇个人主义的小说,主人公是一位拒绝迎合他人品味的建筑师。安·兰德无疑按照造神的路线打造了这位主角,特立独行的作风将理想主义发挥到极致。这些年来,对这种极端个人主义的鼓吹,我已经不那么感冒,但这本书依然有让我佩服的点:安·兰德通过文字影响和诱惑他人的能力。
6
毛姆《刀锋》
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<The Razor’s Edge>
“一个在一小时以前还是个有说有笑、充满生气的人,直挺挺躺在那里,就是这样残酷,这样没有意义,仅仅是盲目命运造成的一出糊里糊涂的悲剧。”
主人公拉里原本也不过是一个走传统路线的年轻人,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飞行员时,亲眼目睹了好朋友在眼前死亡。当一个人眼睁睁地看着鲜活之物在眼前湮灭,就再也无法逃避沉甸甸的意义问题。
如果一个人无知无觉撑到最后,未尝不是种幸运。但精神觉醒就是这么棘手,假如你在人生半途中才醒来,有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船沉。
那种极正常、被褒奖、令他人羡慕、令自己胸闷的生活,除非遭遇了一场精神地震彻底分崩离析,否则只会让你狐疑,但不足以震得你飞奔起来,奔向劫后余生般的新航道。人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被锤的。
一生中有力而自由的岁月十分短暂,在你反刍、踌躇而非决断、振臂的每一秒,它都被无声地吞噬了。
7
塞林格《九故事》
J.D. Salinger <Nine Stories>
从创新和想象力的角度类比,塞林格在我心中就是文学界的曼·雷(Man Ray),那种纯粹的美学意识令人惊叹。他的叙事风格是如此的独特,你一看就能辨别出是他写的,就像你一看一幅摄影作品就知道是曼·雷拍的一样。
文字潇洒,本质是生活态度潇洒。一个不自洽的人,文字上不可能真正自如。这样独树一帜的风格,我知道他首先得是一个完完全全接纳了自己的人,这实在是太美了。
8
托马斯·曼的《魔山》
Thomas Mann <Der Zauberberg>
这本书讨论了德国人或者说是全人类的永恒主题:理性和情感之间的内在冲突。它不仅是一个疗养院中病人的故事,更是生命、死亡、爱情、知识和人类存在意义的寓言,每一个概念都外化成为一个具体的角色,他们之间通过对话展开辩论。大段大段的辩论仿佛在看作者左右脑互搏,烧脑又过瘾。
9
黑塞《玻璃球游戏》
Hermann Hesse <Das Glasperlenspiel>
黑塞晚期作品中的巅峰之作。玻璃球游戏是一个虚构的游戏,融合了音乐、数学、哲学和所有科学领域的知识,为精英阶层所好,象征了人类智力的集大成活动。
黑塞又是怎么看待这种知识的?他的主人公终其一生追求最高形式的智性发展,却在获得“玻璃球游戏大师”的顶尖称号后觉醒,决定放弃大师职位,回归平凡生活,追求更直接的人生体验。但就在他刚要开始新的旅程时,却在一次游泳时意外淹死了……(看看德国人是怎么写死主角的,无疑是一记当头棒喝)。
10
查尔斯·布考斯基《爱是地狱冥犬》
Bukowski <Love is a Dog From Hell>
最后一本危险的书。看完一本布考夫斯基,将来需要读50本励志自救书来抵消它的不良影响。原汁原味的欲望,百无禁忌的低俗,粗粝的表达中藏着他最真实的灵魂。要不怎么说呢,堕落到极致便是圣徒。
返回阅读更多
Hey,我是Jian
我是一名Coach、创作者、Solopreneur,致力于为追求自我蜕变的女性提供服务。当遇到了挑战、渴望重塑信心并突破自我时,她们会来找我。
站在生活的十字路口,很多女性发现自己困于缺乏自信、迷茫和比较的重压下。我帮助她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、澄清方向并坚定地走自己的路。
在一对一的咨询项目中,我融合了神经科学、心理学、心身医学等跨学科理论,帮助咨询者澄清她们独特的人生方向,激发她们的内在潜能,以实现职业和个人生活中的自我超越。
我的背景——复旦大学神经内科,医生转行,从世界500强到欧洲医疗初创,德国MBA后在柏林工作并定居。INFJ,理智与情感并重,擅长用系统性思维构建精神与现实生活。因一篇《30岁后留学我用3年时间移居德国》获得10万+阅读,继而被大家熟识。
如果你正在寻求生命中的热情、渴望活出真我,或是单纯想要换个环境、找到工作移居欧洲,欢迎你和我预约,一起探索、成长、超越,开启属于你的人生新篇章。
S i m p l y J i a n 简
突破思维限制, 释放个人潜能。
关于个人蜕变、商业知识和效率技巧的一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