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1.什么是创伤?
- 2.如何判断自己受到了创伤?
- 3.跨代创伤
- 4.创伤后我们的大脑发生了怎样的改变?
- 5.理想情况下,通过心理治疗疗愈
- 6.独自疗愈的几个方法
- 1)日记:
- 2)瑜伽:
- 3)呼吸:
- 4)任何一种艺术媒介:
- 写在最后
现在再遇到表面上看起来坚不可摧的人,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敬佩,而是想给对方一个拥抱。没有无缘无故的坚强,他/她一定经历过某些至暗时刻。人类这个物种说来有些好笑,它的生物特性注定了它的成长与挫折相连。
在过去一个时间段里,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突然告急。恋人,友人,工作,似乎所有事情的走向都和我的处事法则相悖。我狭小的理想世界,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,和更宽广残酷的大世界相碰撞,一时间所有人和事都让我感到失望。那段日子里,不知道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我,在不确定能不能踏出低洼的情况下,一小步一小步地迈着,直到慢慢走出谷底。
这周听Dr.Huberman的podcast谈论疗愈创伤,他少有地提到了一点他的私生活。他是个如此成功的科学家,研究生毕业就有了一篇science杂志的一作,斯坦福的教授,百万人关注的youtube博主,但是提到创伤这个话题时,他明显要花更多的时间一句一顿地组织语言,“我一直被一个话题困扰,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兄长”。我开始察觉创伤的普遍性。我们出于惯性以为创伤仅发生在一些严重的恶性事件之后,但也许创伤比我们想得要近得多。这一期播客里我寻到了很多感兴趣的内容,结合我的想法分享给大家。
1.什么是创伤?
任何对我们造成冲击的事件都造成了创伤么?并不是。“我认为创伤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任何负面因素,而是压倒我们应对能力的东西。当我们在情绪、焦虑、行为、睡眠、身体健康方面都受到影响时,我们可能遭受了创伤”。
但创伤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为普遍。提及创伤,我们可能会联想到创伤后应激综合症(Post-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,PTSD),PTSD多见于参加战争后的军人、受过虐待的人群等。但创伤不仅仅是退伍军人面临的事,它比我们能意识到的要普遍的多。事实是,创伤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。
2.如何判断自己受到了创伤?
这里我们不谈创伤的临床诊断标准,因为创伤发生的当下可能产生很多急性的情感和心理症状(震惊、否定、焦虑、困惑等),同时伴随一系列躯体症状(失眠,疲劳,躯体疼痛等)。我想说的是一种创伤发生很久以后都难以抹去的一种反应,易激惹,有时候甚至是难以察觉的恐惧感。
我们也许背负着这种创伤生活了一辈子却毫不知情。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在上小学的时候,因为害怕威严的班主任,一直没敢吱声想要上厕所,结果快要下课的时候全班都闻到了一股不可名状的味道,班主任在众目睽睽下把他拎起来,痛斥他扰乱课堂秩序。这是我记忆里发生在小学时的一件真事,不敢想象这个男孩心理阴影得有多大。当他长大以后,也许可以和普通人一样恋爱交友工作,这个已经过去了二三十年的事件也根本不会在日常生活中浮现,但他可能就成了一个怯弱的人。害怕和陌生人交流,害怕被爱人抛弃,害怕自己的身体,害怕聚会,害怕当中出丑,从广义上说,害怕这个世界。恐惧是创伤形成的原因,也是创伤持久的遗产,恐惧的记忆向外投射到整个世界。
从生物学角度来判断,也即衡量内在感受和外在感知(interoceptive versus exteroceptive balance)是否失衡。通常情况下,我们既可以选择将知觉(perception)集中在外部,体察外在环境的变化,也可以选择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内部,感知体内的变化(有的人甚至可以在不把脉的情况下感知到自己的心跳节律,感知的心率与精确测量无异,可以试试)。我们要判断的是,体察到的外在环境或事件,以及相应产生的内在感受,是否是匹配的,还是说我们反应过激了。
这样过激反应的背后是恐惧。关于恐惧的神经生物学实验表明,这种外在环境与内在感知的平衡是由岛叶皮质操控的。岛叶是大脑中存储内在感觉地图的地方,当创伤形成、岛叶被抑制后,一些轻微的刺激也会导致极其强烈的反应,比如血压急剧升高等。在生活中,当我们看到有的人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跳脚时,请对他/她抱有一丝同情,这可能是创伤的一种表现。
而受到创伤的人,令人惊讶地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意识到他们的真实遭遇。他/她们完全注意不到自己极低的自我价值感,异于常人地害怕受到嘲笑和排斥,哪怕在亲密关系里已经受到了明显不公平的待遇,他们也会选择继续待在这段窒息的关系里,工作中也是一样。受到创伤的人,往往缺乏洞察和判断力来帮助他们理清思绪,走出创伤的困境,这也是创伤疗愈的难点。
3.跨代创伤
关于创伤的原因,我想了解跨代创伤这一点至关重要。我们的创伤从来都不是孤立的。如果你觉得受到了伤害,完全有理由跳出受害者心态,质疑一切可能导致你受到伤害的外在因素,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系统性因素,此外还包括跨代创伤这样的遗传性因素。
跨代创伤(Trans-Generational Trauma),是指我们有能力继承对创伤和恐惧的倾向性。受虐待的父亲会在精子中出现基因突变,这种突变会传递给后代,降低他们对创伤的阈值。与母亲相比,从父亲那里继承多态性的趋势更强。比如犹太人对于holocaust再次发生产生的恐惧,哪怕是出生在事件后的一代人也能感受到这种创伤。
为什么我说这个概念非常关键,因为创伤通常伴随着深重的负罪感和羞耻感,我们必须找到一个人负责,要么是这个造成了创伤的人/事件,要么是自己。如果我们的文化教育我们服从,我们往往会选择自己,从而感受到强烈的负罪和羞耻。了解到创伤是可以遗传的,我们可能开始意识到,创伤的深层原因多种多样,有助于我们原谅与爱护自己。
4.创伤后我们的大脑发生了怎样的改变?
这部分涉及一些神经解剖的名字,不明白也不影响,但这里有一个知识点可以增加我们对于疗愈创伤的信心。
前文提到的岛叶(insular cortex)中有一个与创伤和恐惧密切相关的结构:杏仁核(amygdala)。杏仁核接受前额叶(prefrontal cortex)和海马(hippocampus)的信号输入,同时输出到下丘脑(hypothalamus)、脑干(brain stem)等区域。
简单来说,当某种外在环境再次刺激到我们时,海马中的记忆被唤醒,通过杏仁核触发了威胁反射(threat reflex),再输出到下丘脑和脑干等区域,通过下丘脑-垂体-肾上腺轴 (HPA轴)激起一系列警觉反应,也是我们熟知的战斗或逃跑反应(fight or flight),比如出汗、冻结、心跳加快、呼吸急促等。前额叶是大脑高级中枢,负责决策,认知完好的情况下,我们可以通过客观评估所处的环境,压制这种反射,从而消除恐惧感。
关键在于这个威胁反射。我们都知道巴甫洛夫的狗和反射的故事,同样在小鼠试验里,如果同时摇铃和给予小鼠电击,小鼠会将摇铃和电击相关联,表现出恐惧和回避的行为。但如果摇铃几次却不伴随电击,小鼠便慢慢学会了摇铃本身并不是一种危险的信号,而渐渐恢复了自在的常态。面对创伤,我们需要的不是遗忘,而是将“摇铃”和“危险”进行解偶联,这就是下文提到的构造新叙事的生物学基础。
5.理想情况下,通过心理治疗疗愈
我虽然没有做过therapy,但资源充足的情况下,我甚至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位治疗师。因为内疚和羞耻,我们没有让自己的内心得到释放,而是任由这些负罪的念头在头脑中奔跑,并被它折磨。我们需要与他人交流,用语言来梳理我们的想法。
疗愈创伤克服恐惧的方法不是努力忘记所发生的事,而是构造新的叙事。《The body keeps the score》是精神病学家Bessel van der Kolk关于创伤和疗愈的总结。书中有一个作者的病人凯西的故事,凯西在21岁的时候找到了作者,当时她刚刚第三次试图自杀。凯西曾被她父亲强迫卖淫,在此期间,她被她父亲和他的朋友多次侵犯。心理治疗帮助她重新构造童年遭遇的叙事方式。治疗师协助她进行EMDR眼动脱敏,并结合叙事再加工。治疗师将一根手指在玛丽莲的视野中来回移动,当她的眼睛跟随手指移动时,被引导回忆起创伤性记忆,并被鼓励进行新的联想,例如,她想象推土机压碎了她童年的家,摧毁了许多创伤性记忆的现场,想象把她父亲锁在家门外,让他感到无助,周围的人都在笑。经过多次治疗后,凯西病情明显好转。而15年后,当作者与凯西再次联系时,他很高兴看到她成为了一个健康和快乐的女人,并正在考虑收养第三个孩子。
6.独自疗愈的几个方法
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源进行心理咨询,特别是当治疗师资质良莠不齐时,我们可能需要在没有外界帮助的情况下启动自我疗愈。这里介绍的工具,有些我试过,切身体会到自我疗愈的可行性。
1)日记:
早在1986年,美国心理学家james pennebaker就研究了日记对心理健康的影响,此后多达200个研究表明“情感书写”可以改善躯体和心理健康,每周写作3-4天、每天日记仅15分钟就可以达到显著的效果。
从表面上看,在日记里书写负面经历却达到了治疗般的效果,这有点反直觉。但书写相比聊天,需要相当程度的理性思考,这迫使我们尽可能冷静地思考与分析,与此同时释放了大脑的认知空间,避免深陷受害者思维和反刍创伤事件。同时我们还可以尝试构造新叙事的方法,改写一个既定的现实。通过书写,我们掌控了生命的著作权。
2)瑜伽:
开始练习瑜伽纯属偶然,但在无意间,我同时使用了具有科学根据的两种疗愈创伤的方法:瑜伽和日记的结合。在我最艰难的时期,日记改变了我的叙事方式,瑜伽增进了我和身体的链接。很多时候我们的想法并非是独立思考得出的结论,我们无意识地行事,任由头脑将身体拖拽得精疲力劲,而瑜伽可以帮助我们从一种矇昧的状态下苏醒过来。练习瑜伽容易走入一个误区,追求完成一些高难度的体式,其实不需要。瑜伽最四两拨千斤的点在于呼吸,在于当你将身体扭曲成平日里不习惯的姿势时依然保持平静的呼吸,在生活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将你碾压时依然保持稳定的节奏。
3)呼吸:
Dr.Huberman推荐了两个呼吸防范,每天通过呼吸来缓解压力:
(1)5分钟的生理性叹息:用鼻子吸一口气,在快要呼气时继续吸气,也即吸两口气,然后用嘴长呼气,重复5分钟;
(2)5分钟的循环性过度通气:用鼻子深吸气,紧接着用嘴深呼气,重复25-30下,然后长呼气将肺部排空,重复5分钟。
另外我缓解压力时常练习“冰人”Wim Hof的过呼吸法: 鼻子深吸气,嘴深呼气,重复30下,在第三十次呼吸呼出90%左右时,尽可能久的屏住呼吸,再吸气保持15秒。重复上述过程三次,大约10分钟左右,会有明显的压力减轻感。
4)任何一种艺术媒介:
在看法国艺术家Louise Bougeriou在Gropius Bau的展览时,我受到了不小的撼动。Louise的父亲婚内出轨,母亲虽知情却努力维持着表面的风平浪静,操劳家事,直到louise读大学期间去世,当时攻读数学的louise毅然决定放弃数学投入艺术创作。她的作品让我触目惊心,尖锐的,粗粝的,撕裂的,桎梏的,诚实地表达着成为一个女人的种种痛苦。
当看到这幅画时,我和BJ说,有两种画,一种是刻意的deliberate,一种是自发的spontaneous,前一种比如,我们计划做一系列的workshop,坐下来构思一幅作品,然后画几周或更久的时间让它慢慢浮现。后一种,一定是在你内心愤懑或压抑,无人可说,或无人可懂时,你恣意迸发出的情感,它与技巧无关,但是是最真实的。
艺术是最有力的疗愈方式,我们的挣扎、痛苦和心碎都在创作中得到化解。Bessel van der Kolk还介绍了出演莎士比亚戏剧的治疗方法。太阳下无新鲜事,人类能经历的悲喜,我想莎士比亚的剧里应该都有。演戏这种方式倒是出乎意料,也许有经验的朋友可以留下心得体会。
写在最后
我们创作,交流,勇敢地和众人分享,也许有一天,我们会不再苛责自己,而是意识到曾经受到了创伤,世界也不仅仅是一个黑暗、窒息和充满恐惧的地方。
返回阅读更多
Hey,我是Jian
我是一名Coach、创作者、Solopreneur,致力于为追求自我蜕变的女性提供服务。当遇到了挑战、渴望重塑信心并突破自我时,她们会来找我。
站在生活的十字路口,很多女性发现自己困于缺乏自信、迷茫和比较的重压下。我帮助她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、澄清方向并坚定地走自己的路。
在一对一的咨询项目中,我融合了神经科学、心理学、心身医学等跨学科理论,帮助咨询者澄清她们独特的人生方向,激发她们的内在潜能,以实现职业和个人生活中的自我超越。
我的背景——复旦大学神经内科,医生转行,从世界500强到欧洲医疗初创,德国MBA后在柏林工作并定居。INFJ,理智与情感并重,擅长用系统性思维构建精神与现实生活。因一篇《30岁后留学我用3年时间移居德国》获得10万+阅读,继而被大家熟识。
如果你正在寻求生命中的热情、渴望活出真我,或是单纯想要换个环境、找到工作移居欧洲,欢迎你和我预约,一起探索、成长、超越,开启属于你的人生新篇章。
S i m p l y J i a n 简
突破思维限制, 释放个人潜能。
关于个人蜕变、商业知识和效率技巧的一切